"Loading..."

首頁 > 宗教志業

歷史沿革 未來展望

依道教崇德報本,祀神敬祖宗旨,興建莊嚴廟宇,舉行莊嚴神聖科儀法會,造福信眾;秉持敬天愛人精神,濟弱扶傾,興辦各項公益慈善事業;倡導美育德育,提升精神領域,淨化人心,建立和諧安定社會;依「道法自然、尊天敬地」思想凝聚眾人力量,尊重自然,愛護環境,讓自然資源與生命得以生生不息,永續發展。

地理位置

松山奉天宮坐落於虎豹獅象四獸山虎山麓,毗鄰拇指、筆架諸山,緊鄰市政府、信義商圈,背靠綿延青山,林木蒼翠,淨泉淙淙,遠眺大屯、七星、紗帽、觀音諸山峰。四獸山虎山步道位於本宮,是市民登山必經之地,人潮匯聚,形成熱鬧的市集,滿足登山客、附近居民衣食等民生需求;右傍瑠公國中、福德國小,地靈人傑,文風鼎盛;居高臨下,壯觀市容、美景盡收眼底。鬧中取靜,是市民爬山休閒、沉澱心靈的好去處。

歷史沿革

清朝同治年間,一唐山人士於虎山之石洞內鑿一石香爐,並以紅綾上書「玉皇上帝暨列位尊神」懸於洞上。村民每日焚香膜拜,至誠至信,香火不絕。

後值日據時期,鄉人擬立廟奉祀,因日本政府推行皇民化政策,禁止供奉神明,該石洞並為日軍佔據,闢建大型防空壕。

台灣光復後民國四十二年間,松山地方仕紳及耆老溫金波、劉永浩等籌資搭建竹屋,供奉玉皇上帝為主神,並命名「松山奉天宮」。民國四十八年,永吉路開安宮自雲林褒忠鄉馬鳴山鎮安宮分靈「五年千歲」,因香火鼎盛,地方人士乃共議合併兩宮供奉之神祇,並籌畫於現址擴建。民國五十六年二月成立「松山奉天宮管理委員會」,歷經各屆委員胼手胝足,且十方善信鼎力護持,始成為現今北部最大之天公廟,神威遠播,香火鼎盛。

辦理各項社會公益 不遺餘力

松山奉天宮創建以來,致力於文化公益事業,歷年皆獲頒績優宗教團體獎。
每年並配合信義區辦理冬令愛心賑濟,發放慰問金給低收入戶,各公私立孤兒院及老人院慰問及救助支援。
贊助各公私立大學醫療隊去深遠山區醫療救助設備費。捐助臺北市消防車、復康巴士及龍舟賽,台北燈會等。
辦理清寒績優學生獎助金及舉辦攝影、寫生比賽等。贊助玉龍隊、金獅隊及儀隊等表演團體。
長期補助福德國小、瑠公國中夜間照明電費。且為教育廣大民眾,更免費開班授課,如佛經班、道經班、南音班、易經班、繪畫班等課程,提供民眾終身學習之場所。

諸神聖紀 參拜路線

神明簡介
一樓
正殿
西廂
東廂
二樓
正殿
太歲殿
光明殿

參拜禮儀

持香禮儀

持香禮拜神明的禮儀極為重要,既能表達我們的虔敬之心又可將祈求的心願透達到神明的地方;持香禮朝拜時,兩腳應併攏,身體站直,右手握香,左手包覆右手,以雙手持香於胸前,香頭則在口和鼻之間,不持於眉或額頭上。燒香是向神明稟告、求問、請示、謝恩、及祈福用的,所以恭敬虔誠的禱祝,始能逕達神霄,藉由香煙飄於三界之上,上達天聽,顯現莊嚴。

跪拜禮節

道教徒的跪拜禮節,先左腳前曲,右腳跪下,左腳再收回隨跪;跪叩之時為,一跪三叩首。叩首時,將雙手打開,平置於拜椅之上,手背朝上,手心按在拜椅上,額頭則點到拜椅面;或捧太極抱於墊上。將額頭叩在墊子上,或拱手之上均可。常行跪叩之禮,不但可表虔誠之心並可以消除罪障,增長福慧。

敬神供品

道教以「清靜無為自然順化」為基本教義敬神的供品有所謂的四喜、五果及四供、六供、七供或十供,並不主張殺豬宰牛。道教禮神採用「香花燈荼果齋」六供養,其基本理念及精神略述如下:

【香】無為也

【花】自然也

【燈、燭、火】順化也

【茶、水】清淨也

【果】圓滿也

【齋】養育也

第一步

由右側進左側出(龍邊進,虎邊出)

● 參拜 玉皇上帝

● 參拜 三官大帝及諸神

第二步

● 前往左廂參拜 太歲殿、月老殿

第三步

● 前往右廂參拜 華陀殿、光明殿

第四步

● 參拜後往天公爐一起呈香,再往一樓繼續參拜

第五步

大殿一樓,由右側進左側出(龍邊進,虎邊出)

● 第一柱香

參拜 中殿五年千歲及諸神 後 向外呈香

第六步

● 第二柱香

參拜 中殿五年千歲及諸神 後 向外呈香

第七步

● 第三柱香

參拜 右廂關聖帝君及諸神 後 向外呈香

建築之美

為服務廣大信眾,方便遠道來的香客膳宿,本宮香客大樓落成於民國七十年,融合中西的五層樓建築,每層樓約三百餘坪,都發揮了不同面向的服務功能,1樓及B1為多功能空間,具備舞台、完整的音響設備,可做為大型會議、宴會或活動場所,共可容納一百五十餘桌;2樓為禪房,可同時提供二、三百人住宿,B2為圖書館及天公藝廊,免費提供民眾閱覽及藝文等展覽,B3文化教室,提供佛經唱誦教學場所,及義工休息空間。